显示标签为“2009年度文章大制作”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2009年度文章大制作”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9年9月7日星期一

真情写实

在这另类的花花世界里,我似乎看尽了人的各种千姿百态,也尝尽了酸甜苦辣的百般滋味。

这世界的人有好有坏——有些心怀不轨的就专门扮猪吃老虎,有些喜欢招蜂引蝶的却连累其他犯下不该犯的错,有些为了爱付出了百般努力和一切却失败收场,有些意图不好的却能在里头独霸天下、独领风骚。峰回路转、善恶难辨的地带里,有些就是不听劝告却宁愿被虚情假意的爱给蒙骗,有些命不该绝的却早已一命呜呼,有些死期已到的却怎样都咸鱼翻身。黑夜或白昼,都有欢笑和泪水不断再交替——有些因不果的恋情就连日以泪洗脸,有些如鱼得水的就荡漾着幸福的微笑。这也是一堂领悟道理的课——有些哭过的眼泪似乎更能看清前头的路该怎么走,有些屡战屡败的已能预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各种考验。相反的,有些遍体鳞伤的早已把心给封闭,有些早已被各种不好结果原因恋情的打击成了爱情或性爱泛滥者。

这场赌局不谈钱,却谈样貌。有些样貌出众的不懂得如何珍惜周遭的卧虎藏龙,有些样子平淡的却无论怎么努力似乎都在原地踏步。俗话有云,有钱能使鬼推没。在这世界或许成了“好看的样貌能使鬼推没”。有了好看的样貌,大家就成天花天酒地、招蜂引蝶、沾花惹草,甚至到处批评、贬低样貌不好看的人,促使他们心灵受损、几乎打碎他们那片真诚的一片心,也因此为什么上文提到“有些意图不好的却能在里头独霸天下、独领风骚”。

魑魅魍魉的大世界,心地善良的早已无缘无故判下十八层地狱接受粉身碎骨、撕心裂肺的痛,留着良心被狗吃的人依旧逍遥法外,公平或否已不在话下。前方的路,明显的崎岖不平,走到脚底都流血了,可是还有一群人正傻傻地向似乎永远看不到幸福终点地走去……

2009年5月3日星期日

《你好吗?》●前言

细听《细水长流》,不禁让人回想到童年和好友一起度过的时光。离毕业不远之际,总让友情深厚的我们对彼此依依不舍。过去在运动会上为赛跑的他们不断呐喊助威、在作功课时互相抄袭答案,或与好友们成群结队在食堂边用餐边谈笑风生等点点滴滴似乎成了大家成长后,能同起共鸣的回忆。

永远的爵敦!万岁!

通过回顾的手法,把昔日和当下的一景一幕描绘成段段能扣人心弦的文章,《你好吗?》讲述作者阔别六年后再次重返旧校舍——爵敦学校(Charlton School)的一景一幕。

有关《年度文章大制作》

不仅如此,《你好吗?》也是本年度年度文章大制作的首开序幕文章!

凡列明为《年度文章大制作》的文章都会送去报馆投稿!《年》的文章写法往往比平日写的文章来得更有水准、场面或内心世界的描写都比较隆重!换言之,你能不读这里平日的文章但绝对不能不读《年度文章大制作》的文章!

2009年5月2日星期六

《你好吗?》(《2009年度文章大制作》)

你好吗?别来无恙吧?

上述这简短的问候并非向一位多日不见的朋友问道,而是对一所已改建为海外留学生宿舍的母校问道。

向母校的路旁走去,自己仿佛快要去上课的小学生似的。满江红的英文作文、复杂的数学方程式、笔画难懂的华文词汇似乎又重现在我眼前。光阴似箭,阔别六年再次回到这熟悉的地方,感受的是昔日与老师和学生的各种绵绵回忆。站在上锁的铁栅门外凝视着母校,内心顿时充满无数的庆幸和感触——庆幸如今的它依旧存在,却也同时感触岁月不饶人——这个道理。音符柔美的校歌停止了,昔日的老师和学生都离开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曲终人散’吗?

母校,名为爵敦学校。它披着蓝色衣裳,就坐落在罗弄阿苏,离我家只有几步路罢了。2002年时,母校改建为海外留学生宿舍,从此给海外留学生一个落脚之地。母校并非名校,但因老师们的努力,它也培育出许多有才干的人。

站在附近的路牌下,再三百六十度的观察周遭的环境,我不禁跌入回忆之河——忆起昔日那段为了上课却因懒惰而不想起床的日子。忆起昔日那段点点滴滴的趣事,突然有股冲动好想乘坐时光机回到那一年的那一天。从前门(铁栅门)到后门必经一个向上的小山坡绕道。还记得那时为了能尽快到达课室,总喜欢走后门的捷径,但一想到必需‘爬上’那恐怖的小山坡就昏了。那时天真的我好希望政府赶快把那小山坡给‘拆’了。如今再次踏上那山坡,已不再感到任何恐惧,反而给了我些许的温馨——一种犹如好友在你肩膀上拍几下的温馨,希望这‘恐怖’的小山坡永远都不要‘拆’。

母校不仅仅只是一所学校,它也是一个蕴藏着我们许多共同回忆的宝箱。离别时,仿佛自己随着下课钟声的响起而回家了。回头再依依不舍地望它几眼,不禁惆怅了些许。回忆犹如美酒,必需经过许多时间的耕耘才能尝出它最纯的美味。即使时间真的在未来改变了一切,我想我对母校的那般淡淡的思念与感恩依旧永恒存在。

《你好吗?》●花絮照

^ 每天到学校的必经之路。

^ 母校附近的路牌。

^ 已改建为海外留学生宿舍。

^ 昔日的蓝色铁栅门,到了如今依旧没变。

^ 当时母校的结构分为A、B座。这是只有三楼的B座。

^ 这是A座。礼堂、书店、牙医等都设在这里。

^ 《你好吗?》文中的向上小山坡。

^ B座的出入口处,很少拿来通行。

^ B座的侧边,同样是蓝色。

^ 连接A至B座的小行人道。

^ 这正是母校的后门,也是B座的唯一出入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