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1日星期三

窗外往事

不晓曾何几时,坐在巴士靠窗的座位已经成了我回想往事的习惯了。看着窗外一幕幕的景色一闪一闪地过去,脑海里的往事犹如电影般的那样,一闪一闪地播映。乘坐在巴士,似乎就像坐上了时光机,通往时光隧道。为了不让噪音干扰我的思绪,我会戴上耳机,听着柔和的音乐。柔和的音乐伴随着回想往事的心情,心情难免感触良多。有时甚至回想到那些已经失去联络的朋友们,心中更是难安下情绪,泪水偷偷地留下。往事,时间的衡量、无价的珍贵,却是那么的动人。

巴士到了总站,就像回忆的往事到了暂时的终点。往事成了永恒不变的故事,昔日成了永恒不变的拍摄现场。对朋友的不舍与牵挂,往往占居了我大部分的往事。往事,有些是感伤,有些则是快乐。林林总总的往事不禁让人回想时,感到哭笑不得。

每天乘搭巴士上课、下课,往事不断在脑海里重现。我,似乎又看到昔日的一景一物了……

2008年6月6日星期五

Our journey of memories

Last Monday, Hao Wei, Sun Jie and I returned back to our alma mater, Siglap Secondary School, to collect our Testimonial and the 'O' Level Certificate.

Upon reaching there, we felt that we were back to secondary school for English,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On that moment, I felt that from secondary 1 to 4, together with the Graduation, just happened the day before. We met Miss Teri Lim, my former Co-form teacher,

While waiting for the Testimonials and the Certificate to be collected in the General Office, we went to second floor and have a seat, also to view the scenario once again. On the second floor, we met Madam Ong, my former Chemistry teacher. Bumping into Madam Ong, made me recall back of the Periodic table, chemical formulae and so on. But now, majority of the knowledge about Chemistry seemed to have erased off.

We sat on the benches and chatted about the days that we were in the Siglap. I still could remember that Sun Jie and I often bickered when see each other. In the meantime, I took several pictures to keep the memorable moments of that time. Also, we saw several Uniform Groups having their camps. We also saw rows and rows of tables and chairs lining up in the hall for examinations. This senarios really brought us back to our 'N' Level times.

After much laughter and tears, and photo-taking, we returned to the General Office for the collection of the stuff. Sad to say that our Testimonals (for Normal Academic) is not ready yet. But, glad to say too, that my 'O' Level Certificate is ready! Holding on to the Certificate, again, recalled back to times when I took the 'O' Level Chinese Language Paper.

2008年5月28日星期三

Former Mathematics teacher

About an hour ago, I met my former Mathematics teacher, Mr Ho, while on my way home. He took a couple of seconds to recall me who I am, when I called out to him. In our short conversation, I was surprised when he told me that, I was mentioned during the teachers' meeting conducted two months ago, which regards about the format of the examination papers. Perhaps, you might be appearing with lots of question marks. This was because I always like to provide several crackpot ideas on how the cover page of examination papers should be designed. Moreover, I even suggested Mr Ho that, if colours will to apply in examination papers, rather than black and white only, the effect of getting flying colours in examinations could be a higher chance. See how 'crackpot' I am, when in secondary school?

Mr Ho taught me in secondary two and in secondary four, which was last year. He is not a fierce teacher. Because of his 'not-fierce' temper, I always like to joke about infront him. Also, I always approach him whenever I was 'stucked' in particular question. Perhaps in my opinion, having a 'not-fierce' temperament could have a pleasant class.

2008年5月26日星期一

365天前的那一天……

今天是2008年‘O’水准华文会考的日子。相信许多莘莘学子们应该不仅感到特别的紧张,也对这次的会考抱着很大的期望。

365天前的那一天,我也经历了同样的感受。那时,为了准备‘O’水准华文会考,我甚至阅读词典!最终,在阅读到‘C’字头的词,便放弃了。不仅如此,那时的华文老师,也似乎抱着‘怕输’和‘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精神,为我们准备一连串的准备功夫。而,令我在准备功夫留下最深的印象莫非就是,每日早上8时至12时由不同华文老师来教课,以及一个由校外老师训练我们的口试练习补课。哈!我在那时的口试练习补课被口试老师‘盯上’练习口试对话。在许多眼睛下,我显得特别紧张,说话也开始吞吞吐吐。最离谱的是,我竟然还‘推荐恶习’!

在林林总总的准备功夫下,会考的日子日日逼近。好紧张哦!紧张到我甚至差点无法顺畅地呼吸,因为这是我人生以来首次参与‘O’水准会考的科目之一。会考当天,虽然表面上显得很轻松,其实内心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十分紧张。翻开试卷的那一刻,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我是否能够‘熬出’一个成绩册出来。幸运的,会考完毕了。我的心情始终无法安定下来。于是,我联络上吴琳老师向她倾诉一番。呼!听到吴琳老师的分析后,心中也似乎逐渐安定下来了。

领取分数的那天,我的心情又再次起伏不定。担心这,担心那……最后,得知自己考得A2的成绩水准,心情简直放松了。

一年的时间再次过去了,那间课室是否依旧充满考生们紧张的情绪呢?还是,一切都顺其自然呢?我慢慢地深思……最后,希望全部的考生都能如愿以偿,成绩名列前茅。加油哦,学弟和学妹!

2008年5月9日星期五

思念

失踪?音讯全无?未知数的等待……

在我还搞不清楚状况时,这位朋友突然不知何故就在我的‘朋友栏’里,不知不觉地‘隐退’了,而遗留下给我的都是许许多多的无法解答的问号。他,为什么要突然失踪?他,为什么没有告诉我一声,就这样断了音讯?他,还在新加坡吗?总总的问号频频环绕我的脑海,无论怎样地分析,都还说不出一个答案。

2008年3月8日的这一天,是我们初次的见面。那天,我永远都无法忘记。还记得那天,他是因为工作而必须做一个身体检查,才随便要求我出来见面。即使是第二次和新朋友见面,我依然感到有点不敢。在迟迟地恳求及催促下,我答应了。首次和他见面时,我感到有点不知所措。之后,我们一边步行,一边逛着周围的广场。那时,我们曾经一同阅读自己的生肖运程,也互相说有关彼此的运程。黄昏时分,我们走累了,来到一个便利商店外的椅子上歇着。那时候,7时了,我要求先回家。

上个月的某个星期六,我再次要求和他出门,他答应了,便要求我在用餐场所外等他。5时到了,他出现了。我们一同到用餐场所,叫了饮料,把之前的事一一给彼此说一说。一样的地点,一点的情景,一样的谈话,让我万万没想到那次的见面竟然就是我们最后一次了。

今天是2008年5月9日,短短的两个月又一天过去。又是一个周末的出现,不禁让我想到昔日的一景一幕,多么难忘,多么开心,却是今日的那么心酸、悲痛……今非昔比了,或许也应该让自己有了一个答案……我很想找他,找回昔日那段用钱都买不到的友情。可是,人海茫茫,要怎么开始呢?百般思念却无法得到你的回应,那是很心痛的一件事啊……

朋友,

你看到我吗?你究竟怎么了?你现在在哪里?怎么连日来,都没有你的消息了?我很担心也很伤心,你知道吗?你怎么可以这样自私?一声不响就不告而别,不是你的个性……你到底怎么了?你知道吗?

你可以尽快联络我吗?求求你……

第三次为这个朋友,掉了下辛酸的眼泪……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吗?我含着眼眶边的泪,慢慢地写完这文章。

2008年4月28日星期一

曲: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 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 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2008年4月25日星期五

朋友就是这样简单

还没动笔之前,心想:是否应该让这位仁兄“炸死”在我的笔下,还是“活”在我的笔下呢?这位仁兄就是在朋友中印象深刻的杨易融,Alvin。仔细深思后,决定随着自己的心情这样写下。

与易融在课堂上,相处了一段日子后,虽然认识的不是很深,却发现个性既随和,又带点孩子气的他,完全不会让人感到一种无法接近的感觉;而他的随性的幽默,不时带给课堂上的同学一阵又一阵的欢笑,也顿时化解上课紧张的情绪。或许班上需要这样的“人才”,学习的过程才不会那么烦闷、无聊吧……

可别以为易融的个子小,和他之间的互动,简直就像参与了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会,只见我们就像两组不同的敌军,不断的“互扔炸弹”。还记得,初次见面时,我们也互相给对方一个“下马威”,十分逗趣。每一句的谈话,都必须让我绞尽脑汁,不晓得已经“杀死”了多少个的脑细胞。回复易融的话,必须仔细想清楚“攻击”对方“策略”,才能“轰炸”出去,因此谈话过程十分有趣,也不仅印象深刻。每天的上课,都意味着必须和他进行反复的“攻打”,否则自己将被“打”得“落花流水”;唯有直到下课为止,才能“暂时熄灭军火”。所以说,每天都是一场富有“又惊又喜”的“战争”。

有易融的存在,班上的气氛或许不会感到什么不同,但,我想,要是易融没来上课,班上的气氛或许就少了些什么吧……渐渐的,易融似乎不知不觉地变成我们班的一种“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的标志。

哈!我想,或许朋友就是这么简单?

2008年4月11日星期五

中学毕业谢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令我在今日的颁奖典礼深深地体会到。当台上主持人列出你的名字时,走到台上领取给予自己的肯定,再心怀感恩地缓缓走下台去。这短短的在台上“亮相”的时刻,就是许多努力后的成果。我很感谢那些苦苦培育我们的老师,无论他们在忙碌,总会抽出一点时间耐心地教导我们。

在念中学的时候,我很不喜欢老师安排功课给我们。那是一件既麻烦,又无聊的事情,因为很麻烦,不仅需要翻查词典,并且做完后,也不晓得它的用意何在。毕业后,从堆积如山的功课再次翻阅,不仅感受到老师当时对我们的用心,也顿时了解这些功课的用意何在。有时会感到后悔,因为我竟然是在毕业后,才“觉悟”起来。我想趁这个机会,告诉正在求学的朋友们一句简单,但很少人能够领悟到的话:老师们所为我们做的一切,将来都会有它自己的用处。

最后一次的肯定,最后一次的上台,最后一次高唱的校歌,相信那将是中学生涯中画下最完美的句号。光阴似箭,短短的四年过去了,1460天的故事,87600个小时的谈话,525600分钟的笑与泪,315360000秒的得与失,全都一一地记录在一本永恒的日记簿。

无法再来的四年,无法再现的1460天,无法再演的87600个小时,无法再体验的525600分钟,以及无法再次的315360000秒。对此,很感谢这些年的故事、谈话、笑与泪、得与失为我在日记簿里写下附有色彩的剧情。而这些难得可贵的剧情,无论再多钱,也买不到的。我会在日后,回想这一切,慢慢咀嚼,回味一番。

谢谢你,老师!

2008年4月9日星期三

给予我再次的肯定 谢谢你,老师

昨日下午,从中学老师那里得知,我获得了全中四(普通课程学术)的华文得分最高的荣誉。顿时,我感到非常开心,并也和周边的朋友分享这份小小的喜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荣誉,但这代表了给予我的一种肯定。

我对于这份小小的荣誉,感到十分地欣慰,因为我晓得,班上的“竞争”不小。得到这样的成绩,不单单只有我的努力,这四年来,为我打下稳定基础的华文老师也在我学习的路途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她们则就是,刘碧云老师、林婉青老师、林显慧老师和吴琳老师。

这周五,我将回返母校——实乞纳中学,和昔日的中学同学,一同上台领取我们的肯定。由于我是特殊的情况,因此许多规则还需要跟随,例如:当天的服装必须穿得体面,不能随随便便等。因此,我早已准备好,当天会穿上的服装或佩戴的物件。当天的服装就包括,白色的袖子休闲衣、黑色的长裤、一双黑色的布鞋和佩戴一副白色框的眼镜等。

再次回到母校,再次回到熟悉的礼堂,再次看到昔日曾经有笑有泪的同学,再次看到教育我的老师,那种感觉到第是什么滋味?现在,还说不上来,唯有等到当天才能真正地感受。

现在,心中莫名其妙地冒出对当天的许许多多的问号,感觉好奇怪。

我想,现在唯有让这一天赶快到来,否则问号就会与日俱增了啦……最后,想对那些给予我肯定的老师说声,谢谢你,老师。

2008年3月22日星期六

人生的无常 感叹

今天,出席了位于后港3巷“花姑婆”的灵堂,也并且目睹“花姑婆”的灵柩被推入火化炉的那一幕,场面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从阿嬷那里得知消息指出,“花姑婆”的灵柩将在下午3时,从后港3巷运送到位于新民路的光明山火化场进行火化。因此,我们大约下午1时多,便准备从家里乘搭计程车到后港,观看一连串的祭拜仪式。谁料,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发现他们已经完成了祭拜仪式了,正在做最后的准备。

数分钟后,只见“花姑婆”的灵柩被一些人慢慢地从灵堂里抬出,前往新民路的光明山火化场。当然,我们也随后跟在家属的后面,慢慢地步行。恰巧,阿嬷的亲戚(我们称呼为“姑婆”)也到来了。大家似乎已经很久没看到彼此,开心地互相慰问。由于路途遥远,阿嬷就跟随姑婆的家人所开的车子,前往光明山。而我们便跟随“阿玲”阿姨(以前是我们的邻居,从小就曾经抱着我)从后港到光明山火化场。幸亏有“阿玲”阿姨在,否则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乘搭所提供的巴士前往光明山火化场只需几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我们也同样地跟随“阿玲”阿姨的步行到火化场内。进入后,只见家属们都跪在“花姑婆”的灵柩前,伤心地跪拜。离火化时间还有几分钟,现场已经开心弥漫着愁愁的哀伤。终于,那刻残忍的时刻到来了。火化场的工作人员将火化炉的门打开后,便慢慢地把“花姑婆”的灵柩推进去那黑暗、长方形的火化炉。这时,俗称“红毛锣鼓”便开始弹奏起葬礼的音乐。就这样,“花姑婆”的灵柩随着音乐,慢慢地被推进去了,火化炉的门也渐渐关上了。此刻,许多家属和亲友们纷纷落泪了。随着,迎接“花姑婆”是一连串的熊熊烈火。

过后,我们又再次跟随“阿玲”阿姨,乘搭所提供的巴士返回后港的灵堂,以花水洗脸,便回家了。

“花姑婆”就这样与世长辞了……